2018 年 iBasso 正式推出了旗下首款耳罩式耳機 SR1,不僅外觀特殊,也具備獨特的單體技術,在發燒耳機市場上吸引了不少關注。而今 iBasso 再接再厲,推出第二代 SR2 耳罩耳機...
特意為7周年打造的Astell&Kern SA700,機體尺寸與AK120II接近,系統內界面和功能都與當前AK家最新世代一樣,操作邏輯、Open App半開放結構、USB DAC、車載模式等等一應俱全...
從產品定位來看,NW-ZX507屬于Sony的中高階等級,應該是頗受好評的NW-ZX300后繼機種,一大重點特色是搭載Android 9.0,而非使用Sony自家開發的作業系統,最直接的好處是可以通過Wi-Fi網絡下載音樂,或是使用各種不同APP享受音樂串流服務...
KANN CUBE搭配2019年新品T9iE,這是AK自家近年最適合聽室內樂的組合。在我為它騰出一定書包空間后,出外跑展會、聚會和蹭聽器材,我都有了一臺不亞于臺式的設備應付大小耳機。在家中,我也樂于把它接上無線音箱,解放耳機約束自由聽音樂。
2018 年剛剛結束,回顧以前的各種發布會,我們會發現,廠商總要給自己的產品找點什么地方「吹一吹」,有吹游戲的,有吹屏幕的,有吹自己能辦公的,有吹自己 Hi-Fi 的...
巴掌大的Limetree Headphone,有什么地方厲害?它裝上了電流驅動純A類放大線路。用的是純模擬音控,使用日本Muses 72320晶片,聲道分離度高達-120dB,這代表左右聲道的“串音”極低。
Audiolab M-DAC nano究竟有多么迷你?機身正面是寬度僅44mm的正方形(四角圓弧處理)、厚度只有12mm、重量僅僅28公克!就是可以藏在掌心里、口袋中。
Astell&Kern與知名涂鴉藝術家Thoma Vuille聯名合作推出Astell&Kern x M.Chat限量版播放器,硬件規格與A&futura SE100一模一樣,搭配A&K與JH Audio合作的12單元動鐵耳機Roxanne Ⅱ,自
Stax SRM-D50其實不光只有USB DAC,本機還配備了Toslink光纖、同軸數字輸入與另一組模擬高電平輸入,這使得Stax SRM-D50擁有相當完整豐富的訊源輸入,足以擔任桌上型音響系統中樞。
在前幾年,你可能會注意到幾乎每個手機廠商在新品發布的 PPT 里,總有幾頁是留給手機音質的,像介紹手機內部采用了什么樣的 Hi-Fi 元件,團隊與某某音頻專家合作調試...
時過境遷,更追求推力與調音的 "國磚" 殺入市場,影音行業的巨頭SONY逐步開始重視中端市場。測試這款曾與PCM-M10 當年定價相仿的消費級錄音筆——ICD-TX800作為前端參考,耳機為鐵三角ATH-AR5BT、ATH-LS400is及SONY MDR-1
最新上市的努比亞Z17S智能手機內集成了DTS Headphone:X技術,這項技術不僅提供了真實的沉浸式 3D 音頻體驗,還對DTS推薦的6款耳機型號以及2款采用圈鐵技術的努比亞降噪耳機進行優化調諧。
Micca OriGen Plus 24bit/192kHz DSD64 USB DAC & AMP支持USB,光纖 in & out, 音量旋鈕也是電源開關,推力據說可以滿足600Ω,官方強烈建議gian從-10db開始,國產。
Hifi的老齡化現象是顯而易見的,為了扭轉這個趨勢,吸引更多的年輕玩家,廣州國際唱片音響展也加大了隨身音頻的比例,而效果的確是相當的明顯,在一樓的耳機設備專區,年輕玩家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。
近來的播放器造型,多是趨于浮夸,而aune M1s則是浮夸之潮中的一股清流。因此在第一次看到aune M1s的宣傳時,就被其“米奇頭”的按鍵造型所吸引,再加上其小巧的體積,很是討人喜歡...
雖然它,這么簡單,方方正正略微顯長,采用米奇頭的按鍵布局,操作簡單,系統也簡單,功能更是簡單,沒有什么分類,只有列表和文件夾,沒有常用的藍牙,沒有什么功能...
M1s的外形確實很容易讓人產生某種誤會,在出門使用的過程中,偶有幾次需要向疑惑者進行一番解釋。雖然外形有種“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”的感覺,但是其握持感相當之好...
M1s的比較嬌小的體積和千元左右的定價,讓人很難把它和Hi-Fi聯系到一起。在產品剛發布時,我甚至在懷疑這樣一臺播放器和手機相比到底有什么存在的理由...
Copyright 2004-2015 武漢奧萊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,All rights reserved
HIFI音響(鄂ICP備05007555號-2)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鄂B2-20130019 公安局網監備:420100007348